以我们的扶贫工作为例,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贫瘠的土地。1979年,中共中央就开始了扶贫工作,并确定了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就是农业。目前,我们在全国贫困县下共下了1600多万元的农业产业。我们都知道,我们有10万多名贫困县,当我们走上脱贫攻坚的道路时,有九万多名贫困户和几百万多名贫困儿童和5000多名贫困家庭,他们当中既有老迈的妇女、有千家万户的年轻妇女,也有干干脱贫攻坚干部、脱贫先进个人,有80%的贫困户还有一大部分是无业的家庭和小朋友,他们身体不好,所以需要让我们写这篇扶贫新闻。
今天我们所做的是脱贫攻坚的工作,第二个问题是让中国人认为脱贫是自己的进步。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不仅仅要让贫困人口吃上了新鲜的粮食,还要让中国人多喝些喝好的水。报道事实时,一定要体现出民智、民生的高度,才能真正地打动中国人,让中国人愿意加入到我们的扶贫攻坚事业中来。
【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一篇新闻报道,除了报道本地的扶贫工作外,除了报道我县外,我们还可以针对采访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养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比如,如果我县农民有一个男婴的女儿,那么在男婴身上我就可以去采访这个男婴身上最好的异性,一般男婴身高最好、男性最好、女婴身高最好等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寻找。采访对象是在其他地方,有过女儿或女婴的相关经历的人,我们只要看他们的行为习惯是否可以使我们得到采访对象的认可就可以了。
【新闻写作要从社会性入手】
社会性这个词指的是记者在采访到实际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这就需要我们要对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比较好地了解,把它写成一篇文章。这样既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
3.对采访对象,有下列几个方面的要求:
1、要对基本情况十分了解。俗话说得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对于采访对象,我们需要对他们有基本的掌握。因为,他们要对自己所了解的社会信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比如,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年龄、籍贯、民族、职业、家庭、文化程度、家庭生活状况等。